?安徽省級新產品鑒定申報條件
?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條件
.
關于<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的申報條件、認定條件、申報重點、申報方式、申報材料及申報流程如下。
政策解答指導:15005600923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認定獎補
江蘇省/無錫市:最高50萬
無錫市/宜興市:50萬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條件
1、融合創新中心由省內企業牽頭,聯合相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和科研機構、應用單位等共同組建,重點從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創新。由企業牽頭、1家以上的產業鏈上下游企(事)業單位、1家以上的融合應用單位聯合申報。牽頭企業與各參與組建單位需簽訂融合創新中心聯合組建協議。
2、牽頭企業為我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區塊鏈等領域龍頭企業,2018年度相關業務收入應不低于1000萬元。
3、由企業牽頭、至少聯合融合創新中心研發方向領域產業鏈上下游1家企(事)業單位、1家應用單位聯合申報。牽頭企業與各參與組建單位需簽訂聯合組建協議。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認定條件
1、融合創新中心創新目標和任務應體現創新性,具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標準、新應用特點。
2、融合創新中心開展的創新活動應體現所在產業領域的重大創新需求,有利于推動相關產業實現重大突破,形成產業核心標準,支撐和引領產業創新。
3、融合創新中心開展的創新活動應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有利于集聚創新資源,形成產業創新鏈。
4、融合創新中心實施的創新任務應有利于解決產業發展的關鍵和共性技術,有利于解決應用和模式創新問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重點
1、圍繞“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標準、新應用”,提出重大創新方向,承擔相關領域重大項目組織實施,開展戰略技術、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熟化、產業化,加快共性關鍵技術轉移擴散。
2、集聚開放創新資源,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突出開放創新,協同相關領域上、中、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創新力量,打造融合創新型產業集群。
3、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創新創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搭建專業化創新創業平臺,加強資源開放共享與產學研用合作,打造集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個人創客協同互動的眾創平臺,帶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4、推動融合創新中心各成員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相應自律機制,促進公平競爭,提高綜合素質,維護自身利益,促進融合創新中心健康發展。協助融合創新中心各成員單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各類技術與應用專業培訓、大型活動和學術研討,不斷提高融合創新中心研發和運營能力。
5、協助融合創新中心各成員單位開展國際創新合作,組織融合創新中心成員單位承擔部省國際合作計劃項目,帶動相關企業及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提升創新能力。
6、吸引金融、創業投資機構參與融合創新中心,為融合創新中心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材料須由各設區市、省管縣(市)工信部門統一匯總后報送至我廳大數據產業處,紙質申報材料包括:申報主體所在設區市、省管縣(市)工信部門正式行文的請示件、《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組建方案申報書》(附件2)、年度“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匯總表(附件4)。紙質材料,按A4紙規格裝訂成冊,一式2份。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材料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組建方案申報書》
1.基本情況表
(1)融合創新中心基本情況
(2)組建單位基本情況-企事業單位
(3)組建單位基本情況-高校/科研院所
2.組建融合創新中心必要性分析
聯合組建創新中心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目標任務、預期經濟和社會效益等。
3.組建融合創新中心可行性分析
預期目標、關鍵任務、技術實現路徑、預期成果和技術水平;市場、技術、知識產權、應用推廣等方面的風險分析及其對策;各參與單位為完成預期目標的技術、人才、機制、設施設備優勢等。
4.融合創新中心組建方案
中心建設思路、中心定位、三年目標任務、組織框架、管理與運行機制、人員構成、研發投入計劃、場所及經費保障、成果與知識產權分配機制、時間進度安排、各參與單位工作分工等。
5.融合創新中心核心人員名單
(1)主任
(2)副主任(每個參與單位一名)
(3)核心團隊成員
6.各參與單位承擔地市級以上政府資助項目及課題情況
7.高校科研院所團隊負責人及主要骨干人員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及課題情況
8.各參與單位相關資質榮譽證書、相關證明材料等(掃描件)
9.各參與單位組建合作協議(掃描件)
江蘇省“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申報流程
1.在線咨詢:15005600923
2.啟動評估:專家團隊上門評估,技術交底,立項啟動申報
3.申報項目:組織申報材料,聘請專家預審,保證材料質量
4.項目公示:累計服務1萬+企業通過認定
5.后續服務:實時關注政策動態,隨時為企業匹配相應政策,輔助企業獲得獎補或榮譽資質